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发表时间:2017-2-6 8:39:02      点击数:2509        字 体[  ]  双击页面自动滚屏

为充分发挥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山东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和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山东农业机械化发展又一个黄金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农业机械化系统坚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效益为主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农机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三五”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先进适用机械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34亿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达到53.52万台,主要粮食作物联合收获机械发展到17.62万台,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14.8%、25.7%、89.7%。棉花采摘机从无到有,达到8台;花生收获机达到3.89万台,比“十一五”末增长38.9%。畜牧、渔业、林果、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机械不断增加,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二)社会化服务纵深发展,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2.08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发展到6651家,比“十一五”末增长170%,社员达11万户。农机服务由耕种收产中环节拓展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由种植业延伸到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3%,比“十一五”末提高了4.5个百分点。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8%、92.2%。经济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2%,其中花生、马铃薯机收率分别达到72%、68.7%,比“十一五”末提高了20个、35.9个百分点。

   (三)产学研推整体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明显加快。“十二五”期间,我省首次启动了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组织引导农机科研、生产和推广等单位,对59项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和机具进行联合攻关,搭建了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了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在全省建立了203个省级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创新示范基地,验证示范了14 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探索形成了机艺融合机械化生产技术新模式。实施了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先后对60个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进行了升级改造,技术推广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

   (四)监管措施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布实施,行政许可事项不断强化,“平安农机”示范县、农民满意农机产品和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分别比“十一五”增加了1倍、1.6倍、1.5倍。重点建设了鉴定试验室,健全了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开展了在用农业机械的质量调查和农机产品推广鉴定,农业机械化质量不断提升。开展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从业人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五)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扶持力度明显加大。“十二五”期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健全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表彰了农业机械化先进县。全省获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4.84亿元,省级以上项目资金1.79亿元,分别比“十一五”增加了2.26倍、1.5倍。

    农业机械化成为“十二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亮点,为保障粮食产能持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未来五年,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下,国家和省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将进一步强化,农业机械化发展将迎来新机遇。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需要机械化来支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需要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变革,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转向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必将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依靠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减掉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退掉超过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变农业废弃物为资源和财富,改良土壤,修复治理受损的生态环境,把丰产的农产品收获储存好。

土地规模经营需要机械化来保障。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特别是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的出台,农民经营土地的观念和方式将进一步转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的速度加快,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更加迫切。

农业生产劳动力需要机械化来补充。城镇化持续推进以及户籍制度改革深化,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市民化,农村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现代农机装备作为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

环境条件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山东行动纲要》均把农机装备作为重点推动领域。“十三五”期间强农惠农政策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同时,我省农机化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机与农艺、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度不高;关键机具创新研发滞后;丘陵山区机械化滞后于平原地区、经济作物机械化滞后于粮食作物、畜牧水产养殖林果业机械化滞后于种植业;新型农机服务主体不足,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机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综合判断,“十三五”将是我省从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期,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推动我省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向高质高效转型。

三、“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今后五年,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主线,以推动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为路径,加大政策创设、制度改革、机制创新力度,着力主攻短板环节、薄弱领域,加快农机装备研发、新型主体培育,优化公共服务,强化依法监管,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实现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工作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分类推进,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供给需求两端发力,必须始终不渝地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大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上下功夫。

一是着力推进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立足“三农”发展大局,围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重大战略,着力推进政策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创新,让创新成为发展常态,使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

二是着力推进协调发展。树立全面统筹、协调推进的发展观,突破瓶颈,补齐短板,重点促进丘陵山区与平原地区、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畜牧水产养殖果茶药与种植业协调发展,促进农机农艺、机械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不断缩小区域、作物、产业间机械化发展差距。

三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环保优先,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精准施药、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秸秆机械化还田收贮、残膜机械化回收利用等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应用。大力推广环保节能型农业动力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旧机械。积极引导农机手加强机具保养和使用管理,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是着力推进开放发展。树立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理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资和引技引智相并重,凝聚农业机械化发展合力,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省内多个市场、多种资源,引进吸收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与管理经验,拓展农业机械化发展空间,努力构建部门配合、产用结合、机艺融合、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五是着力推进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农民、发展成果由农民共享,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落实意见、项目实施方案和行政管理措施,努力创造公平、包容、普惠的发展环境,强化公共服务,推进社会化服务,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其中,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经济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6%。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转型升级,种养加全面机械化加速推进。

——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智能高效、环保节能机械装备进一步增加,100马力以上拖拉机发展到5万台,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发展到8.5万台,自走式稻麦联合收获机发展到14万台,花生、马铃薯收获机发展到4.4万台、2.4万台。高效植保机械、高性能联合收获机、深松分层施肥机、秸秆还田机等农业机械保有量显著增长。

——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种植业产前、产后与产中生产环节齐头并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丘陵山区特色作物机械化采收取得突破,机械化水平与平原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作业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农村各业机械化技术和机械广泛应用,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

    ——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机构与经营服务组织协调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服务主体之间横向联合、纵向协作更加密切。“智慧农机”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显著增强;覆盖全省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培训、维修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得到培育壮大,其中农机合作社达到8000家,土地托管服务、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进一步增加。

——安全生产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基本达到农业部装备标准,智能化信息化检验检测和事故勘察处理装备有效应用,监理业务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平安农机”示范县大幅增加,在用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上牌率、检验率、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达到75%以上。农机试验鉴定条件进一步改善,试验鉴定能力覆盖主要农机产品,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管网络健全完善,并向乡镇农村延伸,农机安全生产和在用农机产品质量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五、“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围绕稳粮增收、装备结构优化、新型服务主体培育、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工作,重点实施10项工程。

一是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组织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依托财政资金项目,加强与育种、土肥等农艺推广机构的协作,围绕推进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提升产前种子加工、产中机械化作业质量和产后清选干燥机械化水平;围绕推进花生、棉花、马铃薯、大蒜等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提升播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加强示范引导、绩效考核和监督检查,建立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鼓励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推进整乡、整县、整市全程机械化,力争创建50个左右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二是机械化地力提升工程。以国家水土资源保护工程、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计划和省“双增产工程”等计划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快推广应用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定位施肥、秸秆还田、残膜回收等绿色增产机械化技术,培肥改善地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农业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计划实施深松、深耕整地7435万亩,其中深松6000万亩。

三是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推进工程。依托农业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跨越计划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积极组织开展平田整地、建设机耕道等,改善农机作业条件。鼓励引导农机制造企业加强丘陵山区适用机具研发供给,有效解决无机可用问题。在不同区域建立各具特色的示范基地,组织开展机械的选型、性能测试、试验示范,探索适宜机械化技术模式。创新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社等经营服务组织,提高丘陵山区农机作业组织化水平,引领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四是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工程。依托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驱动计划,实施《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和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研究制定科研与生产导向目录,建立研推用一体化新机制,加大前瞻性、基础性技术和机具研发力度,研发一批关键急需、新型智能的农机装备,优化提升一批技术先进、功能实用的农机装备,验证示范一批复式高效的农机装备和技术体系,加速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突破关键环节机具及关键部件制造技术的“瓶颈”制约,推动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

五是社会化服务推进工程。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多元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农机经营和服务主体的调查、登记、管理和服务方式,创建一批集农业生产与农机服务于一体的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和农机作业公司,建设一批保障能力强、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到位的农机维修服务示范点。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多功能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探索“机农合一”新机制,引导农机合作社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带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大力推进农机具存放设施建设。

六是新型职业农机手培育工程。依托农业部新型农机经营和服务主体成长计划,以实施农机手实用技术培训为抓手,建立新型职业农机手培育制度和实训基地,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机手、维修工和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等农机实用人才,为农业生产和农机服务提供新生力量。支持培养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扩大农业机械化就业创业空间。

七是规模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工程。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支持开展农机装备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示范推广,总结形成不同区域、不同作物规模经营的农机装备配套方案、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和技术规程,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协调推进畜禽养殖、饲草料生产、水产养殖等机械化技术示范,建立健全不同领域机械化生产体系。

八是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互联网+”农业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装备智能化、作业精准化、调度可视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支持在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深松机等重点机具上装配智能信息装备。探索建设集农机作业信息获取、作业计量、远程监管、应急指挥等于一体的农机作业安全监控平台。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大数据应用,以建设全省统一的农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提升农机化发展监测、安全监理、试验鉴定、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维修服务等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引导农机制造品牌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建立机械化信息化融合示范农场。

九是安全生产保障工程。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探索建设区域性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中心,提高快速救援、维修和作业实时监测能力,切实保障农忙季节跨区作业机具安全有序流动、故障及时排除和事故有效处理等,积极推广应用农机安全装备和技术。研究探索农机保险补贴制度,争取将农机保险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提出适合农机安全生产特色的农机保险模式和机制,提高农机户、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风险保障能力。加强在用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和试验鉴定,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及农机维修管理制度。  

十是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依托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能力提升计划和农机作业保障条件增强计划,组织实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试验鉴定、维修指导、教育培训、质量投诉等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支持鼓励农机企业、科研单位、农机合作社等多元主体投身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构建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协作互补的机制。

六、“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的保障措施

   “十三五”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做好“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必须增强改革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凝心聚力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切实把农业机械化改革发展、破解瓶颈制约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放在应有位置和优先发展的领域。科学把握发展重点、优先顺序和主攻方向,确保各项工作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加强农业机械化软科学研究,为规划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完善农业机械化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规划主要指标进展情况的动态监测。探索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及时发现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适时完善规划目标任务。

(二)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以财政资金、农民筹资、社会资本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农机购置补贴管理机制,建立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深松作业补贴、新产品购置补贴推进机制。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加大政策项目创设,争取金融部门为农民和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提供融资贷款支持;保险部门将农机保险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补贴范围;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土地流转、参股控投等多种形式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三)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加强“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中高端农机装备中试熟化,促进产业全链条装备技术集成配套,有效推动主要环节机械由“能用”向“好用”升级。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农业机械化专家下乡咨询服务工作机制和公益性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农机从业人员岗位培训。

    (四)推进依法治机。坚持法治思维、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工作。开展相关法规制度修订完善工作,强化规划实施的法治保障。改善执法设施和装备,健全农业机械化执法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部门依法行政能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各级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增强农机手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系统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五)营造良好氛围。围绕规划重要目标、主要任务的实施情况,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组织跟踪报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传播媒介,大力宣传规划实施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显示度、认可度和影响力,引导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营造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2017年1月24日

  打印新闻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便民电话 气象指南 列车查询 网址大全 在线翻译
电子地图 邮政编码 航班查询 交通违章 百度搜索

山东农机信息网(http://www.sdnj.com.cn) 济南市解放路20号农机大厦
Email: sdnjltxh@126.com   联系电话:15726100769
备案号:鲁ICP备06001558号-1    网站管理    本站声明